“野鹤闲云”伴清风 “鸿鹄之志”蕴凤文
——走进袁凤文“芦雁”水墨世界 △张本平
坦然、荡然、安然、怡然,中国水墨画院院长袁凤文就是这样面对现实生活、游弋在玄妙的花鸟画芦雁水墨世界里。他尊重传统,又师造化,笔下的芦雁不仅造型栩栩如生,在笔墨方面还匠心独运,以传统的点、线、面用笔,小写意花鸟用墨,融黑白灰于水墨画作之中。突出人对大自然视觉感受的新鲜感,把自然和心灵视为创造艺术生命的源泉,以独立特行的美术天赋,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大胆创新的开拓理念,将传统没骨法及现代书法用笔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加以创新,不求书法力透纸背的效果,很少题诗于画。其运线的果断、疾速、遒劲,均显示出一种独立的个性。
有着五十多年美术创作经历的袁凤文,一生朴素无华,既未大起大落,也未大红大紫。作为画家,他始终勤勤恳恳地在砚田耕耘。他不慕浮华,安贫而乐道,孜孜以求的是为学日进,为道日损。数十年如一日以专业的精神,用自己的热情带着兴趣,也伴随着探索和思考,在自己的中国花鸟画绘画风格上确立了非常具有个性的面貌。特别是他笔下的大雁,显示出一种非同寻常的艺术感悟与创造能力,表达的是一种生命的坚忍和活力,平凡生活中隽永的诗情与画意。
袁凤文醉心于花鸟画水墨大雁的创作。他说,他找到了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创作题材,芦雁是他画作的代言人。在他看来,黑白灰的水墨虽是最简单的色彩,却有着最高的哲学之美。黑的饱满,宛如夜的温馨,在凝重和浓郁中散发着神秘美感;而白的纯净,仿佛是对黑的稀释,在莹洁与明亮中透露着亲切的韵味。较之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灰绝不是大富大贵的色彩。但它们以变化莫测的结合,形成了袁凤文心目中至高无上的艺术极致。大雁是动物界的吉祥物,亦是“鸿鹄之志”的言说。在袁凤文眼里,它是一幅活灵活现的高远排飞的“奋发者”,也是水墨花鸟中最好的题材。他喜欢自赏他的《夜盼子归》,看得饶有乐趣和孙儿一起哈哈大笑。袁凤文的芦雁系列作品,近年来连续在马来西亚举办个展、出画册,引起了海内外画界的关注。
老子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又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黑白灰包容了整个世界,真可谓“水墨胜处色无功”,这也是东方人特有的审美观念。这种观念融入了袁凤文的艺术实践。他紧紧抓住了大雁身上黑白灰既对立又统一的这一环节,墨用得狠,而白留得妙,灰配的动,再配以背景山岩、竹树、芦苇大片灰色,黑、白、灰相互辉映,和谐苍润,恰似乐章的变奏,波澜起伏,形神兼备。这样处理后的画面,让中国花鸟画的笔墨形态、意态、情态在袁凤文的大雁作品中得以恰到好处创造性地生发,这不能不说是袁凤文的高明之处。
年逾七十的袁凤文用真挚的情感,一颗赤子之心,视养育自己的故土为自己生命与艺术的源泉。家乡山东青州生活中蕴含的古老而永恒的大雁诗意与魅力深深地感染着他。正是这种挥之不去的“大雁情结”,使得袁凤文诸多作品中形式和内容无一例外是家乡青州常见的生活场景和大雁等鲁上生灵。他幼时家贫,古老的伏龙河穿村而过,直奔北海。当时的伏龙河畔,一进秋天,雁鸣阵阵,遮天蔽日,有时大片大片的栖息在河畔。儿时的袁凤文非常喜爱大雁,常常与伙伴去看大雁,捉大雁,但都是几步之差,大雁鸣叫着飞走。从此,他爱大雁、观察大雁,搜集大雁故事、画大雁,立下了“鸿鹄之志”。在此后50多年的书画研习中,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遍临古今中外名家之精品,尤其偏爱徐熙、黄荃、青藤、八大山人、边寿民、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名彦,使这些名家的杰作烂熟于心。其画作形神兼备,艺术生命刚烈,“灵动中赋有寂静、恣肆中而无意纵、恢宏中透视出精致、撷取中浑然天成”。每读袁凤文之作,“弃燕雀之小志,鸿鹄之高翔”的高远志向油然而生;热爱自然,挚爱生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古老东方神韵就会扎根于心中。袁凤文高兴地对笔者说:“我与大雁交友算得上一种缘分吧。以至于在我后来的诸多作品中,大雁就成了我画作的代言人。我从小就喜欢大雁的憨态与动作中扑捉灵性。所以人们热情地称我“袁大雁”。
歌颂大自然的美丽,赞美芦雁的蓬勃生命,用祥和之气和美好愿望来烘托主题是袁凤文艺术追求的目标。丰厚的生活积淀,多年不懈的艺术实践,使他练就了敏锐地观察生活,在生活这池活水中撷取诗情的能力。他捕捉形象迅速,尤其善于默写。许多大雁的形、势、态都是凭记忆默写出来的。他始终坚默写训练,认为这样益于培养将现实素材的庞杂与无序加以整合、删繁就简、取精用宏、直溯本质的能力。特别是袁凤文对于大雁的结构谙熟于心,但他从不以“似”为旨归,而求“不似之似”这一中国绘画的极高境界。他不屑于对形象做斤斤于细微的刻画,用大笔墨统领全局,以具象为基、以心源为本、不滞于物、不碍于情,将现实具象衍生为意象式的抽象。从结构出发,以表现性的笔法去描绘一种关于大雁的感觉,使写意风格与抽象表现意识得以凸显,使蕴含于具象之中的“意”,表现得更为深刻、更加含蓄,也更加自由。这种意象的表达,本身也合乎于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与人本思想。所以他的芦雁造型大胆痛快,立意深刻高妙。这些作品有齐白石的风味,丰子恺的意趣,神似、拟人、讽刺、日常,一种天然意趣。
大雁的体态身恣,以这样的笔线徐徐写出,再配以枯润、浓淡不同的墨色变化,更加深了浑然一体的整体感,有一种生机的鲜活感和处处显示对立统一的形式感,这就使袁凤文的大雁作品上升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袁凤文准确的捕捉到大雁的憨态与柔和,把黑灰白三种色块当作自己最重要的艺术符号,由此而辐射的柔情与光辉,映现出一种没有利欲、亦绝非纯技术的人文美学。他创作了诸多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水墨大雁图,以黑灰白的交相辉映促成了诗情与画意的完美结合。他恰到好处地通过自己的精心创作,在大雁身上保持着一种黑灰白的神秘平衡,实现了在大雁身上所赋予的自由、和谐、共荣的梦想。
从早年创作的主题性、以人物为主体的油画、广告画、工笔或半工半写中国画作品,到最终选择了既古且新、有着无限内涵与深邃意蕴的芦雁写意水墨表现形式,袁凤文的创作有着清晰的演化轨迹。其中,既有一贯的承续性,也有着突变与跳跃。促成这种选择的根源是袁凤文内心世界与写意表现形式的契合,对水墨的深深迷恋,对写意线条的深层感悟。从其绘画风格的嬗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线的迷恋是贯彻始终的。线是中国画的灵魂,创新绝不能以抛弃传统、牺牲最具中国画表现特点的线条为代价。基于这样的认识,袁凤文在创作中重视书法用笔,并不断强化线条的表现力。从作品中可以看出用笔与线性应当说更接近篆、隶、草这一类书体。这是对书法入画的进一步强调,也是对现代中国画表现形式的一种丰富,由于行笔缓慢、迟涩、苍拙,积点成线,线条便更加具有了力透纸背、稳健沉雄、墨韵厚重的效果。赏读袁凤文的《百雁图》、《十月初雪》、《春夏秋冬》、《万里鸿飞》、《秋塘》、《金秋雁鸣》、《蒲香飘声远》、《慈母盼心切》、《人学六艺》、《杨柳春风》、《和谐图》、《生命从这里开始》、《宁静致远》、《蒲湖十里》、《夜盼子归》等画作,我们会深深地为其作品中洋溢着的生命****所感染。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的画作是灌注了大地情歌的心灵史图,阐释着真正的诗意般的生命激情。他的芦雁系列作品是辞别了城市的乡野之魂,是对和谐自然风采的精准诠释,他以画家的敏锐和不可调零的心象构画着自然与生活的大美,体现出他超拔的情感力、文化力和创作力,其作品能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震撼。他用黑、白、灰三种近乎原生态的色彩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美感。在袁凤文看来,黑、白、灰三种最简单的颜色蕴含着最辩证的哲学思维。黑色饱满,在凝重的浓郁中散发着神秘的美感;白色纯净,仿佛是对黑色的无限稀释;灰色灵动,在空灵的飘逸中诠释着节奏感。他笔下的大雁憨厚可爱,虽无强悍的外表,却让人热爱有加。从他的作品中映射出来的关注自然、关爱生命本体的强烈责任意识,恰恰吻合了人与自然、人与禽物和谐共生的世界性大主题,这是其作品永恒价值与意义所在。另外他的水墨大雁系列作品,十分重视形式美感。线条的组织、墨色的分布、形象的提炼、构图的样式都富于装饰意味与符号化的程式性。使笔墨和造型结合成完整的语言结构,成为独具艺术特色的“袁家样”。也可以这样描述袁凤文,一位善良的高老头,一位来自齐鲁的老画家,凭着天真之心画大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获得很多人喜爱。
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曾言:“笔不到处,安得有墨?”石涛在其《石涛画语录》也讲到“笔与墨会,是为絪缊,絪缊不分,是为混沌”。袁凤文在水墨的应用中,始终强调用笔的统摄作用,使水墨在洇化中饱含骨力,腴润而苍劲,达到了对立统一的效果。大笔铺排,使块面也具有线的意味,在书写性的节奏和韵律中,线条繁杂而有序、墨色单纯而丰富。淡墨处雅洁,浓墨处古厚,用留白点睛,弧线、曲线、直线构筑出节奏与律动,作品不但洋溢着生活的诗意,也洋溢着水墨本体之美。
笔者在欣赏袁凤文大雁系列作品的同时,精神上也得到了一种享受,这种享受就是画家本人把自己对艺术的专注和执着的品质注入到创作中,使作品的内涵丰盈,值得品味。超然物外、自娱天机。所失虽多,所获更丰。失去的是浮名与小利,得到是作品与人格中那熠熠的光芒。作品先后得到了孙其峰、魏启后、刘大为、欧阳中石、段成桂等名家的赞誉与肯定,多幅作品先后被万里委员长、中国军委前副主席张万年、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中央军委办公厅等领导人收藏;《百雁图》代表作荣获“世界和平金奖”;《秋塘》获全国花鸟画展优秀奖;《故乡思情》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一届华人书画展获优秀奖等等;中央电视台《古州画雁人——访中年画家袁凤文》的专题报道播出后,在海内外书画界引起很大反响。
袁凤文做了几十年的工艺美术师,对美术事业的钟情和对绘画创作的热爱,构成了他的不可磨灭的人生经纬。在他的心目中,不管是痛苦还是欢乐,黑灰白三种颜色如同在大雁身上构成的和谐与平衡,已构成他永远的艺术符号。与凤文兄相交二十多年,成为挚友,深感“画如其人”、“字如心声。”儒雅祥和、彬彬有礼的他,正是有这样祥和的心态,才能卓然自立于画坛静心求艺,不断攀登着花鸟画的艺术高峰
上一篇:超逸脱尘 空灵清润
坦然、荡然、安然、怡然,中国水墨画院院长袁凤文就是这样面对现实生活、游弋在玄妙的花鸟画芦雁水墨世界里。他尊重传统,又师造化,笔下的芦雁不仅造型栩栩如生,在笔墨方面还匠心独运,以传统的点、线、面用笔,小写意花鸟用墨,融黑白灰于水墨画作之中。突出人对大自然视觉感受的新鲜感,把自然和心灵视为创造艺术生命的源泉,以独立特行的美术天赋,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大胆创新的开拓理念,将传统没骨法及现代书法用笔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加以创新,不求书法力透纸背的效果,很少题诗于画。其运线的果断、疾速、遒劲,均显示出一种独立的个性。
有着五十多年美术创作经历的袁凤文,一生朴素无华,既未大起大落,也未大红大紫。作为画家,他始终勤勤恳恳地在砚田耕耘。他不慕浮华,安贫而乐道,孜孜以求的是为学日进,为道日损。数十年如一日以专业的精神,用自己的热情带着兴趣,也伴随着探索和思考,在自己的中国花鸟画绘画风格上确立了非常具有个性的面貌。特别是他笔下的大雁,显示出一种非同寻常的艺术感悟与创造能力,表达的是一种生命的坚忍和活力,平凡生活中隽永的诗情与画意。
袁凤文醉心于花鸟画水墨大雁的创作。他说,他找到了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创作题材,芦雁是他画作的代言人。在他看来,黑白灰的水墨虽是最简单的色彩,却有着最高的哲学之美。黑的饱满,宛如夜的温馨,在凝重和浓郁中散发着神秘美感;而白的纯净,仿佛是对黑的稀释,在莹洁与明亮中透露着亲切的韵味。较之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灰绝不是大富大贵的色彩。但它们以变化莫测的结合,形成了袁凤文心目中至高无上的艺术极致。大雁是动物界的吉祥物,亦是“鸿鹄之志”的言说。在袁凤文眼里,它是一幅活灵活现的高远排飞的“奋发者”,也是水墨花鸟中最好的题材。他喜欢自赏他的《夜盼子归》,看得饶有乐趣和孙儿一起哈哈大笑。袁凤文的芦雁系列作品,近年来连续在马来西亚举办个展、出画册,引起了海内外画界的关注。
老子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又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黑白灰包容了整个世界,真可谓“水墨胜处色无功”,这也是东方人特有的审美观念。这种观念融入了袁凤文的艺术实践。他紧紧抓住了大雁身上黑白灰既对立又统一的这一环节,墨用得狠,而白留得妙,灰配的动,再配以背景山岩、竹树、芦苇大片灰色,黑、白、灰相互辉映,和谐苍润,恰似乐章的变奏,波澜起伏,形神兼备。这样处理后的画面,让中国花鸟画的笔墨形态、意态、情态在袁凤文的大雁作品中得以恰到好处创造性地生发,这不能不说是袁凤文的高明之处。
年逾七十的袁凤文用真挚的情感,一颗赤子之心,视养育自己的故土为自己生命与艺术的源泉。家乡山东青州生活中蕴含的古老而永恒的大雁诗意与魅力深深地感染着他。正是这种挥之不去的“大雁情结”,使得袁凤文诸多作品中形式和内容无一例外是家乡青州常见的生活场景和大雁等鲁上生灵。他幼时家贫,古老的伏龙河穿村而过,直奔北海。当时的伏龙河畔,一进秋天,雁鸣阵阵,遮天蔽日,有时大片大片的栖息在河畔。儿时的袁凤文非常喜爱大雁,常常与伙伴去看大雁,捉大雁,但都是几步之差,大雁鸣叫着飞走。从此,他爱大雁、观察大雁,搜集大雁故事、画大雁,立下了“鸿鹄之志”。在此后50多年的书画研习中,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遍临古今中外名家之精品,尤其偏爱徐熙、黄荃、青藤、八大山人、边寿民、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名彦,使这些名家的杰作烂熟于心。其画作形神兼备,艺术生命刚烈,“灵动中赋有寂静、恣肆中而无意纵、恢宏中透视出精致、撷取中浑然天成”。每读袁凤文之作,“弃燕雀之小志,鸿鹄之高翔”的高远志向油然而生;热爱自然,挚爱生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古老东方神韵就会扎根于心中。袁凤文高兴地对笔者说:“我与大雁交友算得上一种缘分吧。以至于在我后来的诸多作品中,大雁就成了我画作的代言人。我从小就喜欢大雁的憨态与动作中扑捉灵性。所以人们热情地称我“袁大雁”。
歌颂大自然的美丽,赞美芦雁的蓬勃生命,用祥和之气和美好愿望来烘托主题是袁凤文艺术追求的目标。丰厚的生活积淀,多年不懈的艺术实践,使他练就了敏锐地观察生活,在生活这池活水中撷取诗情的能力。他捕捉形象迅速,尤其善于默写。许多大雁的形、势、态都是凭记忆默写出来的。他始终坚默写训练,认为这样益于培养将现实素材的庞杂与无序加以整合、删繁就简、取精用宏、直溯本质的能力。特别是袁凤文对于大雁的结构谙熟于心,但他从不以“似”为旨归,而求“不似之似”这一中国绘画的极高境界。他不屑于对形象做斤斤于细微的刻画,用大笔墨统领全局,以具象为基、以心源为本、不滞于物、不碍于情,将现实具象衍生为意象式的抽象。从结构出发,以表现性的笔法去描绘一种关于大雁的感觉,使写意风格与抽象表现意识得以凸显,使蕴含于具象之中的“意”,表现得更为深刻、更加含蓄,也更加自由。这种意象的表达,本身也合乎于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与人本思想。所以他的芦雁造型大胆痛快,立意深刻高妙。这些作品有齐白石的风味,丰子恺的意趣,神似、拟人、讽刺、日常,一种天然意趣。
大雁的体态身恣,以这样的笔线徐徐写出,再配以枯润、浓淡不同的墨色变化,更加深了浑然一体的整体感,有一种生机的鲜活感和处处显示对立统一的形式感,这就使袁凤文的大雁作品上升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袁凤文准确的捕捉到大雁的憨态与柔和,把黑灰白三种色块当作自己最重要的艺术符号,由此而辐射的柔情与光辉,映现出一种没有利欲、亦绝非纯技术的人文美学。他创作了诸多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水墨大雁图,以黑灰白的交相辉映促成了诗情与画意的完美结合。他恰到好处地通过自己的精心创作,在大雁身上保持着一种黑灰白的神秘平衡,实现了在大雁身上所赋予的自由、和谐、共荣的梦想。
从早年创作的主题性、以人物为主体的油画、广告画、工笔或半工半写中国画作品,到最终选择了既古且新、有着无限内涵与深邃意蕴的芦雁写意水墨表现形式,袁凤文的创作有着清晰的演化轨迹。其中,既有一贯的承续性,也有着突变与跳跃。促成这种选择的根源是袁凤文内心世界与写意表现形式的契合,对水墨的深深迷恋,对写意线条的深层感悟。从其绘画风格的嬗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线的迷恋是贯彻始终的。线是中国画的灵魂,创新绝不能以抛弃传统、牺牲最具中国画表现特点的线条为代价。基于这样的认识,袁凤文在创作中重视书法用笔,并不断强化线条的表现力。从作品中可以看出用笔与线性应当说更接近篆、隶、草这一类书体。这是对书法入画的进一步强调,也是对现代中国画表现形式的一种丰富,由于行笔缓慢、迟涩、苍拙,积点成线,线条便更加具有了力透纸背、稳健沉雄、墨韵厚重的效果。赏读袁凤文的《百雁图》、《十月初雪》、《春夏秋冬》、《万里鸿飞》、《秋塘》、《金秋雁鸣》、《蒲香飘声远》、《慈母盼心切》、《人学六艺》、《杨柳春风》、《和谐图》、《生命从这里开始》、《宁静致远》、《蒲湖十里》、《夜盼子归》等画作,我们会深深地为其作品中洋溢着的生命****所感染。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的画作是灌注了大地情歌的心灵史图,阐释着真正的诗意般的生命激情。他的芦雁系列作品是辞别了城市的乡野之魂,是对和谐自然风采的精准诠释,他以画家的敏锐和不可调零的心象构画着自然与生活的大美,体现出他超拔的情感力、文化力和创作力,其作品能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震撼。他用黑、白、灰三种近乎原生态的色彩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美感。在袁凤文看来,黑、白、灰三种最简单的颜色蕴含着最辩证的哲学思维。黑色饱满,在凝重的浓郁中散发着神秘的美感;白色纯净,仿佛是对黑色的无限稀释;灰色灵动,在空灵的飘逸中诠释着节奏感。他笔下的大雁憨厚可爱,虽无强悍的外表,却让人热爱有加。从他的作品中映射出来的关注自然、关爱生命本体的强烈责任意识,恰恰吻合了人与自然、人与禽物和谐共生的世界性大主题,这是其作品永恒价值与意义所在。另外他的水墨大雁系列作品,十分重视形式美感。线条的组织、墨色的分布、形象的提炼、构图的样式都富于装饰意味与符号化的程式性。使笔墨和造型结合成完整的语言结构,成为独具艺术特色的“袁家样”。也可以这样描述袁凤文,一位善良的高老头,一位来自齐鲁的老画家,凭着天真之心画大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获得很多人喜爱。
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曾言:“笔不到处,安得有墨?”石涛在其《石涛画语录》也讲到“笔与墨会,是为絪缊,絪缊不分,是为混沌”。袁凤文在水墨的应用中,始终强调用笔的统摄作用,使水墨在洇化中饱含骨力,腴润而苍劲,达到了对立统一的效果。大笔铺排,使块面也具有线的意味,在书写性的节奏和韵律中,线条繁杂而有序、墨色单纯而丰富。淡墨处雅洁,浓墨处古厚,用留白点睛,弧线、曲线、直线构筑出节奏与律动,作品不但洋溢着生活的诗意,也洋溢着水墨本体之美。
笔者在欣赏袁凤文大雁系列作品的同时,精神上也得到了一种享受,这种享受就是画家本人把自己对艺术的专注和执着的品质注入到创作中,使作品的内涵丰盈,值得品味。超然物外、自娱天机。所失虽多,所获更丰。失去的是浮名与小利,得到是作品与人格中那熠熠的光芒。作品先后得到了孙其峰、魏启后、刘大为、欧阳中石、段成桂等名家的赞誉与肯定,多幅作品先后被万里委员长、中国军委前副主席张万年、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中央军委办公厅等领导人收藏;《百雁图》代表作荣获“世界和平金奖”;《秋塘》获全国花鸟画展优秀奖;《故乡思情》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一届华人书画展获优秀奖等等;中央电视台《古州画雁人——访中年画家袁凤文》的专题报道播出后,在海内外书画界引起很大反响。
袁凤文做了几十年的工艺美术师,对美术事业的钟情和对绘画创作的热爱,构成了他的不可磨灭的人生经纬。在他的心目中,不管是痛苦还是欢乐,黑灰白三种颜色如同在大雁身上构成的和谐与平衡,已构成他永远的艺术符号。与凤文兄相交二十多年,成为挚友,深感“画如其人”、“字如心声。”儒雅祥和、彬彬有礼的他,正是有这样祥和的心态,才能卓然自立于画坛静心求艺,不断攀登着花鸟画的艺术高峰
上一篇:超逸脱尘 空灵清润
上一新闻:超逸脱尘 空灵清润
下一新闻:没有了